一、水滴石穿——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
胡适说:“要那么收获,先那么栽”。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,家长不能偷懒,更不能缺席。而当孩子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,却是事半功倍、一劳永逸。
(一)睡前半小时阅读
学龄前,我们主要采用亲子阅读的方式。从孩子不到一岁开始,除了白天的看图、读卡片,每天睡前的半小时,是固定的阅读时间,孩子每天都是伴着书声入眠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睡前半小时扩展到一小时,每天家长都讲得口干舌燥,有时大人讲着讲着睡着了,又被孩子推醒:“我还要听故事。”有的故事书反复讲了不知多少遍,孩子都背下来了,你念上句,她就能对出下句。或者你随便挑一句,她就能接下去把故事讲完,有时甚至一字不差。
上学后,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,孩子自己会看书了。睡前半小时还是雷打不动,只是方式改为孩子大人各看各的,孩子有不认识的字、不明白的问题,可以随时问家长。床边的两个床头柜上,堆满了一撂撂的书,可以随时翻阅。
现在,我们的孩子已经养成自己的阅读习惯,成了个小书迷,一有时间有看书,外出也要带上书,我们不得不规定她的阅读时间,以保护视力。
(二)为孩子提供阅读环境
阅读需要有氛围,家庭的阅读氛围对孩子有着很重要的影响,家长在家经常阅读,孩子也会跟着模仿,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慢慢爱上阅读,潜移默化,润物无声。我们一家三口加上外公外婆,经常在一起看书读报,自得其乐。客厅的茶几上、沙发上,书房的书架上,卧室的床头柜上,到处都有书报,可以随时取阅。相反,家长成天看电视、玩电脑,孩子也就跟着一起看一起玩,久而久之就成了“电视迷”、电脑迷。很多家长都抱怨孩子不爱读书,其实这不能全怪孩子,家长的言传身教、身体力行非常重要。
(三)选择适合孩子的书籍
除了营造宽松愉悦的家庭阅读氛围,还要给孩子提供符合阅读的书籍,在书籍的选择上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变化进行调整。从单本的诗歌童谣到安徒生童话、格林童话,从图配文的西游记到中国文学名著系列、《世界文学名著经典》,从校
园小幽默到郑渊洁、杨红樱、滕明英、郁雨君全集,从《海底两万里》到《十万个为什么》,不知不觉,孩子已经读书破千卷。我们有时间经常带孩子逛书店,或者在网上书城选择她喜欢的书籍。现在,孩子的书除了放满了自己房间的书架,又侵占了书房大书架的半壁江山。
书籍除了经常更新外,还要注重图书的多样性,选择像童话类、百科知识类、历史故事、中外名著等不同系列,这样可以拓宽孩子的阅读领域,让孩子兴趣广泛,拓宽知识面。
一旦孩子逐渐养成阅读的习惯,收获就会非常明显,主要有以下几点:
丰富词汇——通过阅读,孩子认识了许多字词,在有趣的内容和故事中方便理解和记忆,在写作的时候也会不知不觉地灵活运用。
积累知识——阅读量的增加,阅读面的拓宽,孩子的知识积累就会不断地增加,量的积累就会达到质的变化,最终体现在写作上,会运用好词好句及修辞手法为文章增色。
品德教育——经典的文学作品很多都渗透有品德教育、习惯教育,通过阅读孩子懂得了礼貌、关爱、谦让、分享等品行,比起我们枯燥的说教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。阅读让孩子受到了品德教育,孩子懂道理了,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形成了。
二、曲径通幽——多种途径锻炼写作能力
首先,家长千万不要认为写作是很困难的事情,不要一开始就给孩子压力,不要让他们对写作有畏惧的心理。“我手写我口”,让他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,大胆地绽放自己的内心世界。让他们感觉到写作就是生活,写作是一件趣事。以下是我们在实践中总结的一些方法。
给孩子准备一个记事本。为了吸引孩子的兴趣,可以选择他们喜欢的卡通图案的笔记本,或者有密码、带锁匙的日记本。刚开始,可以让孩子用一两句话把当天的事情记录下来,比如“今天我的好朋友到我家来玩”、“爸爸妈妈带我去华南植物园”之类的,让孩子学习记事,做个生活的有心人。同时让他们感到写作就像结绳记事一样自然,写作就是对生活的记录。
培养孩子写周记、日记的习惯。可以先从周记开始,高年级再开始写日记。写周记、日记贵在坚持,如果能持之以恒,几年下来效果立现。尤其是现在的孩子普遍使用电脑,可以鼓励他们开个人博客,不定主题,不定字数,又可以图文并茂,不断增加的粉丝数量和各种评价会激发孩子的创作欲望。我们的孩子自己在天涯开了“快乐的小雅玲”博客,还把地址告诉她的同学和好朋友,他们还经常在博客上互动。现在,她的博客基本上每周更新,我们对她的博客只有一点要求:写真话,其他全由她自由发挥。
帮助孩子写好作文。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,家长要跟老师很好地配合,一起把孩子领进写作的大门。每次一有作文,孩子都会先嚷嚷“好难呀”“没东西好写”。家长要抽出时间,跟孩子一起分析题目,寻找素材,最好是列一下写作大纲理清思路。孩子写完后,家长可以提出具体意见,一起修改,把每一篇作文打磨好,一步一个脚印,慢慢地孩子就会找到写作文的方法了。
三、源头活水——写作来自于生活
写作不是空洞想象,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。写作素材来源于我们的生活,只有用心观察生活,仔细品味生活,才能把自己的感想和理解用文字表达出来,才能打动别人。
明白了这一点,家长就应该把孩子尽量从书本中解放出来,知识不仅仅存在于书本之中,处处留心皆学问。
首先,让孩子拥抱自然。利用周末及假期,带孩子多去公园动物园,或者野外乡下、外出旅游,让孩子多与大自然接触。饱览山山水水,感受季节变换,听小鸟欢唱,看花开花落。尤其是城市的孩子,生活在石屎森林,童年缺少太多的色彩与灵性,我们要尽可能地弥补。家里可以种些花花草草,养养小鸡小鸭、小猫小狗,这即可以培养孩子的爱心,又让他们学会观察。如果生活缺乏色彩与情趣,写出的文章也一定是干巴巴的。
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。周末不宜再让孩子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。在小学阶段,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打好基础,如果我们用填鸭式教育及题海战术导致孩子产生厌学心态,方向错了,越努力越适得其反。要学会发现孩子的特长,培养孩子对音乐、绘画、舞蹈、体育等的兴趣,多一项爱好就会多打开一扇窗户,就会多一种快乐。
营造和谐的家庭与人际关系。家长再忙再累,在孩子的教育方面也不能缺席,隔代教育和保姆教育不能替代父母教育。家长一定要从一开始就建立与孩子的沟通渠道,否则到青春期就会问题百出,难以弥补。
另外,鼓励孩子多跟班里的同学及社区的小朋友一起玩,学会与人相处,学会宽以待人。在家里,父母要互敬互爱,理解宽容,孝敬老人,爱护邻里,这有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家庭观和正确的人生观、伦理观。
总之,要学作文,先学做人。在这一点上,家长首先要调整好心态。孩子有自己的世界,我们要想方设法走进他们的世界,跟他们一起成长。不要为孩子设计未来,不要把自己没能实现的理想强加到孩子身上。古人云:功夫在诗外。给孩子自由与空间,一个健康、阳光、向上、包容的人,他的生活必定精彩,他的文章也会出彩